[稿件来源]:科研处 [作者]:科研处 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2025-08-25
8月22日,长江科学院(以下简称“长科院”)组织召开2025年江源科学考察成果总结会。长江委副主任胡甲均出席会议,听取科考工作汇报,并对下一阶段重点任务作出部署。长江委国科局局长王迎春、长科院副院长杨文俊出席会议,长科院副院长姚仕明主持会议。
胡甲均对长科院江源科考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历经十余年不懈努力,长科院已成功申报获得水利部长江江源区水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已建成涵盖多个固定观测区域的长江源野外观测站网体系,科考团队积累了丰富、可靠的第一手数据,在科考技术研发、科技创新和成果产出等方面取得系列突破,这些成果为准确评估长江源区生态本底、研判生态演变趋势、支撑流域治理决策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显著增强了社会公众对江源生态的认知与关注,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社会影响。
围绕下一步工作,胡甲均提出三方面要求: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长科院作为长江委重要的科技支撑单位,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江河保护治理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要求,立足国家水安全与生态安全大局,将江源科考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重大使命。要全面、系统、深入地掌握长江流域特别是长江源区的各项基本情况,为建设安全江河、生命江河、幸福江河,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水安全作出更大贡献。二是坚持科学导向,深化江源科考实践。江源科考要坚持久久为功、常抓不懈。要聚焦长江源区重大现实问题,从流域系统性和整体性出发,加强对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的识别与攻关。要持续巩固专业优势,加强多学科协同,创新科考组织模式;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充分借鉴国内外高原研究先进成果,深化对长江源的科学研究;加大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与激励力度,在高原科考实践中锤炼队伍;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全面提升对长江源区及整个长江流域治理保护能力。三是履行核心职责,提升科技支撑能力。要紧密围绕长江保护与治理的重大需求,强化多专业联合攻关,深化科技合作。要面向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治理与开发、汉江中下游水生态影响、长江中下游江湖演变与保护治理等一批关系长江大保护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课题,系统布局并持续推进一批公益性强、需长期坚持的重大研究项目,不断彰显长科院的公益属性与科技担当。
座谈会上,姚仕明汇报了2025年江源科考总体情况。长科院江源科考创新团队负责人代表科考团队作题为“长江源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科学考察”的专题报告。与会人员围绕江源重大科学问题、科考实践经验等开展了深入交流。
长江委国科局科技处负责人,长科院科技委专家徐平,副总工程师许继军、段文刚、朱杰兵、朱勇辉,以及科研处、财务处、河流所、水资源所、水土保持所、水环境所、空间所、岩土重点实验室负责人,2025年江源科考队员等参加本次会议。